道教知识

道教知识

a. 道教是华族固有的宗教,以学道、修道、行道为主要宗旨。由于道教的基本信仰是以「道」为根本,所以称为「道教」。
b. 道教的发源很早,始源于黄帝,有四千七百余年的历史,而道教的教义发扬于春秋时期的老子(道祖),成教于东汉末年的张道陵天师。
c. 道教尊奉《老子》一书为《道德经》,作为教内的主要经典,并相信人通过修炼,可以长生成仙。
d. 虽然道教的派别众多,但教义上都以「道」为宗旨。
a. 道教的基本信仰是「道」,而宇宙万物皆是由「道」化生。
b. 道教的宗旨是「贵生」,认为「道」具有永恒的生命,相信人通过修炼可以得「道」,享受人间的幸福,而且精神永生,长存仙界。
C. 道教非常重视积功立德的功夫,主张关心民众的利益,济世度人。道门有「三千行满,八百功圆」的话,意思是若要想修炼成仙,必须做三千件好事,积累八百项大功。
a. 「道」本来是指人所走的路,从它的原意又引伸出规则、规矩等含义。好像天地之间的运行,有一定的常规,这就是所谓「天道」。
b. 「道」是永恒存在的,也是世界的本源,它就在我们周围,无所不在。她是看不见的,听不见的,摸不到的。
c. 依道教说,「道」的化身就是神灵,具有神性。它本来是无形无象的气,聚集起来便是神。在道教中,老子就是这样的气聚而成神。
道家三宝即慈、俭、不敢为天下先(让)。
慈:天下万物皆在道的孕育中生长,而万物应顺从于大道柔顺慈爱的本性。若人以仁慈的心修道,当可无往而不利,事半功倍,这就是「柔胜刚,弱胜强」的道理。
俭:不放纵奢侈而经常保持俭约、克制,则财备用量自然充足。若从精神而言,则可解释为聚敛精神,积蓄能量的意思。
不敢为天下先:若人以谦让的心处处礼让,不争先恐后;万物自然感戴而拥护他成为万物之首,正所谓「圣人后其身而身先」,与人无所争而必受众人所敬。
「清静」即是心中没有烦恼,是道教教义的基本概念,也是道教信徒必须遵行的修持方法和处世态度。清静的目的,是要减少自己的私心、欲念,不违反自然和安于平静。
道教重视「凊静」,「清静」是「道」的本性,如果人能保持清静的心,我们便能更加亲近「道」,所以《清静经》说:「人能常清静,天地悉皆归」。另外,老子很注重凊静的修炼,认为「清静为天下正」、「我好静而民自正」,将「清静」作为修养心灵、身体和治理国家的基本条件。
道教十分重视人的生命,因为道教讲的是长生不死,修道成仙。对于「生」,老子说:「出生入死,生之徒十有三」。说明人的生命非常有限,而且处于一个危险的状态之中,所以要求人们追求「长生久视之道」。
关于尊重生命,道教主张:一,尊重人类自身的生命价值,反对轻生自杀,要求修身养性,追求长生;二,尊重动物的生命,认为一切血性之物,皆有灵性,即有道性,不可侵害;三,尊重人类和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环境。做到上述三点,便可度己又度人。
a. 道教素以敬天祀祖,修道行教,利人济世为宗旨,而道士通过诵经拜忏,祈祷神明,内可以解脱人生的罪过,外则可以阐扬祖师的无上大道。
b. 念经又是道教徒的必修功课。根据道经记载,念经有消灾祛病、延年益寿的好处。
c. 通过念经,可以诉说自己的愿望,通达神仙世界、也可以追思祖先的功德。道教徒朗诵道经,还可以洗涤凡心,使心灵与神明相交通,是修道者欲登仙境的阶梯。在教义上,道教徒勤修经忏,以表示不忘祖师圣训,从而收到修身积善的功果。
a. 道历是道教专用的历法,按中国的夏历为标准,用六十甲子纪年的方法计算。由黄帝纪元(公元前2697年)开始,如公元2015年为道历4712年。
b. 唐朝时代,尊老子为道教的始祖,于是以老子降生那一年(公元前1300年)为道历的开始,但到宋代以后,仍沿用黄帝纪元的历法。
a. (i) 出家道士盘发插髻,一是作为皈依大道的标志,信奉着中国传统的宗教,二是为了方便蓄留长发。
(ii) 道士蓄留长头发,一来是为了顺应自然规律,二来是为了表示尽孝道,头发为父母所授与,不得轻易剪掉。
(iii) 道教认为蓄留长发也可以保健养生。由于要经常梳洗,而梳头有助于大脑血液循环,减少疾病,因此出家道士需要蓄留长发,并盘发插髻。
b. 至于出家道士穿着古服,因为道教继承了中国传统的文化,而道服宽松、大方的特色,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,所以道士会穿着古装,以显示其追随宗教的传统性和民族性。
a. 许愿是求神明保佑自己,令自己的心愿得以实现,同时许下对神明的承诺。
b. 还愿是自己的心愿得以实现后,兑现对神明许下的诺言。
c. 许愿、还愿不需择吉日,随时都可以许愿、还愿。
d. 许愿之前最好能沐浴身体,斋戒净口。在神前敬三烛香,然后在神前伏拜虔诚祈祷,默许所求心愿,祈求神灵护佑,以实现自己的心愿。
e. 至于还愿的规模可大可小,不拘形式,可以是做一些善事,可以是诵经,或献上供品,或重塑神像金身,或助印善书赠送,或捐资修庙等。
f. 大家必须谨记,求神的心愿实现后,必须兑现当日的诺言。
a. (i) 我们可以称道教徒为道长、仙长、师兄、师父、大师、爷。
(ii) 由于道教和佛教不同,道士不用更改姓氏,所以也可带姓氏称呼,如某道长、某爷。
(iii)道观内各道士又有不同职务,大家可以其职衔称呼,如会长、方丈、监院、知客等。
b. 至于道长之间见面时,一般都会按着传统礼节行礼,抱拳恭手,互相作揖。打招呼时,可称「福生无量天尊」,或称「慈悲」等。
中国民间的「鬼节」,亦即是道教的中元节,定于农历七月十五日,道教在这一天庆祝地官大帝诞辰。
道经记载,每年的中元节,地官就会下降凡间,定人间的善恶,而道教的宫观会于节日期间举行法会,日夜不停地设坛祭祷,虔诚诵读道经,燃香烛、焚宝帛、施衣食、拔亡度鬼,水陆超幽,祈愿万类众生得以普渡,咸登道岸。
道教认为,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,众鬼都会离开阴间,接受考校,而信众可以透过出资设斋为祖先祈求冥福,请地官赦免罪过,早升天堂。由于传说该日地府会放出全部鬼魂,民间普遍会进行祭祀孤魂野鬼的活动,这是中元节成为民俗节日的主要原因。
道教典籍之多有如烟波浩渺,不能穷尽。不过,自道教创立至今,各门各派都是以《道德经》尊为万经之首,是道教徒必读的圣典。《道德经》的旨要在于「自然、清静、无为」,是为道教徒修持奉行的中心思想,故被尊为道教圣典。另外,道教徒进一步可以阅读《清静经》、《心印经》和《太上感应篇》等篇幅较短的道经。《清静经》是教我们澄心去欲的修心法门宝典,《心印经》是言修炼内丹的命功典籍,《太上感应篇》是指导教徒思想行为的劝化箴言,无论如何道教徒都应该阅读,并且依旨奉行,必能证道成真。
修道是要解决人对生死的突破。每个人的一生总会面对疾病死亡,而这是无法避免的事实,因为生命有条件限制,随着岁月而衰老。不过,道教相信唯有「道」是永恒不灭的,如果人能与道合一,那么就可以超越个体生命的局限,永生不死,长存仙界。
修道对我们现世的福报也是很大的。透过性命双修,可以令身心得到安顿,祛病延年,智慧增长。行善积德亦有助社会的和谐,利益大众,而神明必会明鉴,赐福消灾。
道教信徒在皈依道门后,除了要有虔诚的信仰外,最重要是实践「修行」。假若信道而不修行,终不免沉于轮回中。道教的修行方法有很多,主要有四方面:
a. 守持戒律,去恶从善:基本有五戒,包括不得杀生,不得荤酒,不得口是心非,不得偷盗,不得邪淫。
b. 养心修善,功列仙班:发慈爱心,护育群生,苦己利人,积功修德。
c. 诵经礼忏,济人度己:常念天尊圣号,习诵道经、勤修礼忏,并依旨奉行,普度三界众生。
d. 内炼金丹,超凡入圣:调理精神,护养身心,效法宇宙周天运行,炼养金丹,追求天人感应。
烧香是从古代的祭礼中继承下来的传统习俗,道教认为香烟可以将我们的心愿通达神明。学道要由心灵学起,而心意须藉着「信香」透出来的香烟,传达给九天尊神。在烧香的同时,道教徒还要存想天尊的金容,感应仙真下坛,在香烟缭绕的云雾中降临。另外,香亦是敬神的供品,其香味能够消除秽气,洁净坛场。